专访周汉民:“一带一路”不是规划世界,而是融入世界 |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去规划世界,而是中国去融入世界。“一带一路”的发展,难点在于民心相通。这没有急功近利的方法,就如同人与人的交往,要走入人的内心,这条路很漫长。
本报记者 王殿夏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
记者
“一带一路”同世界诸多倡议和联盟有何不同?其持续生命力的根本在哪里?
“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什么能够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响应,其与世界诸多的倡议的不同在于提出的时机和解决的问题。
周汉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继续蔓延之际,有些国家提出了明确的单边保护主义措施,弃全球化的趋势而不顾,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一方面要继续高举经济全球化的大旗,坚持多边主义,在政治上基于联合国的架构,经济上基于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架构。与此同时需要出台具体的举措,推动在世界经济暗淡之际走向光明的举措,因此“一带一路”就是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倡议,我们的原则就是这三个“共”。共商,即它不是一个中国国内的战略,而是一个国际倡议,因此需要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多商量。共建,即它不是一蹉而就的国内项目,需要世界各国的力量共同参与。共享,就是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到实处。2017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签订的相关双边和多边条约和公约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百项,我们到目前为止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就超过600亿美元,我们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双边贸易,前年和去年都接近10000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外贸总量的四分之一都是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进行的。
记者
近日,全国人大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总结,将目前“一带一路”的发展定位于初级阶段,这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能否谈谈这次两会您对于自贸区建设的提案?
“一带一路”是一个全方位的国际行动,说它现在处在“初级阶段”,我个人认为所谓“初级阶段”就是说“一带一路”不能一蹉而就,这样宏大的国际战略,非一日之功,需要假以时日来落实。
周汉民
提到自贸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继续放开自贸区改革开放的自主权,这是一个新的命题。自由贸易港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这需要真正建设好明确和全面的法制化、国际化和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因而中国的自贸区、自贸港战略,就是为了在40年改革开放的今天以更大的开放来倒逼更深入的改革。由此这一战略应该与“一带一路”倡议有更好的结合,这就是我这次提案的初衷。也就是说,自贸区要为自贸港做基础,自贸港中的许多实践要为“一带一路”融入世界做试验,自贸区也好,自贸港也好,都是中国进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试验田。
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五通”,您认为“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最有难度,如果说前者是合作的保障,那后者则是合作的前提,您认为如何解决这两方面的困难?
“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确实是最难的。“
周汉民
“政策沟通”是不同的社会体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需求之间要融合。必须强调的是,“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去规划世界,而是中国去融入世界,这个出发点就表明了我们不是强加于人,我们是雪中送炭,既然是这样,政策的沟通就要不断地进行,不断地推进落实,所以去年北京的高峰论坛之后,明年要举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为的就是接续前弦。“民心相通”难是因为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元素是文化,文化千差万别,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文化有相同的族谱,文明也是如此,所以文明不论长短,文化不论样式,你要有这样的雅量来容忍、容纳、容许不同文化现象的存在。存在有它的合理性,那么“一带一路”今天的发展,难点就在于民心相通,我们千万不要忽略文化的力量。这没有急功近利的方法,就如同人与人的交往,要走入人的内心,这条路很漫长。
记者
我们看到企业在“一带一路”的前进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您对这些企业“走出去”有何建议?双边和多边法律法规的签署与更新能够给予企业有效的保障,那从企业角度来说其需要关注些什么?
在“一带一路”的道路上,国家要做的是重要的规划和保障,企业永远是尖兵。
周汉民
中国民营企业所创下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半壁江山。民营企业走出去,就如同民营企业在中国一样,不要寄望一蹉而就,更不能想象一帆风顺。民营企业走向世界,我们需要建议的,就是对去往的国家和地区相关的投资环境要有精准的把握,所谓精准,即投资环境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而这四个方面落到实处就是法制环境,所以对企业最好的建议就是尽可能地把这些环境搞清楚。坦率说,政府要做的,社会力量、社会组织要帮忙的,就是尽可能地使“走出去”的企业明了这些环境。
记者
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精神和中央要求,去年10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作为国际化程度领先全国乃至世界的城市,上海在服务建设“一带一路”的道路上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中央政府一直对上海有着极高的期望,即排头兵、先行者。
周汉民
自贸区被称作三区一堡,这个堡,就是自贸区要成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上海要成为桥头堡责无旁贷。那桥头堡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上海应该在这个点位上,让人们整装待发走向世界,人们不是待在桥头堡里面,而是通过桥头堡去占领阵地,桥头堡的意义在这里。上海自贸区本身就是试验许多国际的新做法,让我们中国的企业有所熟悉,就好像你去汪洋大海游泳,你自己要负责任,但你去游泳池游泳,有些地方的游泳池就告诉你,我们这里的水很深,你能连续在这里游两百米吗?要试水性,所以桥头堡的功能就是试水性,有了桥头堡你走向世界就不慌不忙,落落大方,这样才能从容不迫。走向世界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沟通问题,最大的难点就是上面所说的环境问题,所以上海的角色就是训练场、试验田、压力测试场,我们如果做好了这些,也就做好了更好走向世界的准备。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99期第3版,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大家都在看-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